菜单按钮

多产品共线生产,可以共用空调系统不?

发布日期:2021-09-14 浏览次数:2126

1: 可以基于风险评估的原则对无菌制剂车间日常环境监测的AB级进行减点减频次吗?

风险评估的目的在于发现、改善或管理潜在风险,不能以减少工作量为最终目的。这是个辩证问题,风险评估可能会实现减少工作量的目的,但是不应以减少工作量为目的和最终结果开展工作。


2:多产品共线生产,在更换品种时,对于空调系统的初中效、高效及回风口滤袋,以及称量单元的回风口滤袋,是否需要更换,或回风口滤袋清洗。

根据多产品共线生产的风险评估,并定期清洗或更换。


3:B级环境下新换的高效,检漏边框一直不合格,边框封胶也不合格是什么原因?

首先分辨一下是过滤器本身边框,即滤纸和边框之间泄漏,还是安装边框,即过滤器和静压箱之间泄漏。不建议在过滤器和静压箱之间多打胶,可以采用密封条密封,检查密封条密度,如果很软,空隙很大,建议更换密封条。密封体一般不会是整圈一体的,接口形式不要直接对接的,建议插口,马蹄口等形式对接,减少压紧后泄漏的可能,并检测静压箱密封边是否平整。

对于液槽过滤器:

  • 1.液槽密封过滤器不能轻易的拆,会影响液槽密封效果;

  • 2.还要考虑房间内尘粒影响;

  • 3.看发烟形式,热发烟的话考虑压差梯度和房间泄漏情况。冷发烟的话考虑是否发烟设备泄漏;

  • 4.看发烟管和上游浓度检测管各自连接处有没有泄露。常见的是静压箱接口处泄露,影响整体边框检测效果。


4:对于高效过滤器的定期更换,B级区,更换完成HVAC验证合格后,需要执行培养基模拟灌装吗?

不需要,更换高效过滤器影响的是洁净环境,做洁净环境的确认即可。


5:无菌制剂高效过滤器到期更换问题:

1.更换前做检漏,风量确认 

2.更换洁净区所有高效后,空调系统的确认要跟新的验证确认要求一样做么?

3.FFU更换做一批模拟灌装。

  • 1.更换前做这两项是非常好的做法。

  • 2.更换后至少要做风量、压差、检漏,环境监测,高效的更换如果不频繁,可以和空调系统的再验证同时做。

  • 3.FFU的更换和模拟灌装的再验证可以放在一起,这样就不会多出一次模拟灌装。


6:微生物实验室洁净区分为一更、二更、三更及缓冲间,物品间,操作间,如果空间有限可否取消物品间设计,直接在缓冲间安装传递窗?

首先没有法规明确加装传递窗的方式不可以,建议通过风险评估的方式进行确认,确认该传递方式能够有效的避免污染与交叉污染就可以。


7:A级气流流型测试,静态动态都做吗?

建议都做,静态测试反应的是设备本身的功能达到了要求,动态测试时反应了在规定的工艺操作下,设备仍能满足所要求的性能。


8:公用系统PID图一定要放在每次的验证或再验证方案里嘛?

公用系统的PID图一般都是首次做,后面进行定期监测做回顾性验证,不需要每次都放进去。


9:更完无菌外衣是否必须自净一定的时间再进入操作间呢?

原则上是需要自静一段时间,更衣之后进入气闸室,气闸室的互锁装置可以设置一定的延迟时间,A门打开,人员进入,A门关闭,必须经过一段时间之后,B门才能打开。


10:生物安全柜的进风和排风什么状态下是安全的,如果为了应付风机频率,变相把进风和排风同步减小以达到全排的效果,这样条件操作是安全的吗?那么一般来说生物安全柜的验证多久做一次,流型测试是又多久做一次呢?

两方面需求:

1.洁净度需求。

2.安全需求:

  • 2.1主要靠风速,可以参考YY0569-2011Ⅱ级生物安全柜或者设备自身参数标准。

  • 2.2要从气流流型去入手确认;生物安全柜建议每年做一次验证。


11:空调净化系统初中效过滤器清洗更换周期怎么规定?

两种意见:

  • 1、根据过滤器的初阻力达到2倍进行清洗;

  • 2、不进行清洗,定期进行更换。


12:指南上要求风速为0.36到0.54这个是为什么?

中国GMP2010版 附录1:第九条 无菌药品生产所需的洁净区可分为以下4个级别:A级:……单向流系统在其工作区域必须均匀送风,风速为0.36-0.54m/s(指导值)。应当有数据证明单向流的状态并经过验证;过高风速增加能耗和不利于罐装,过低风速不能有效的去除污染物。


13:非无菌车间,更换空调机组,不更换风管系统是否需要做洁净级别确认。

应该按照变更流程执行,在变更的评估阶段进行风险评估,提出URS,施工改造后进行确认后,关闭变更。


14:B级洁净区和C级洁净区洁净服有必要分开洗衣机洗吗?

建议有条件的情况下分开清洗,因为B级和C级工作环境不同,环境中的微生物也不同,有引入风险的可能,C级洁净服没有要求无菌。包装形式有可能与B级洁净服不同,建议灭菌时有效区分。


15:最终灭菌原料药车间低频运行的频率已经经过确认,标准是静态情况下,保证洁净区对外界的压差为正压。有必要规定低频运行的压差标准吗?

如果有低频运行的情况,在低频下的洁净区仍然是洁净区,因此需要验证低频时,压差仍满足法规要求。


16:洁净室的总送风量和换气次数是如何计算的?

  • 1.每个房间的总送风量=房间所有风口送风量的总和,换气次数=房间总送风量/房间体积;

  • 2.风速×风管面积,换气次数=平均风速×高效面积×3600÷房间体积。


17:厂房清洁消毒验证周期一般多久合适?

如果没有变更,可以通过环境监控数据的趋势分析证明程序有效,不必要进行正式再验证。


18:洁净区温湿度一般会制定温度警戒线和行动线,这个警戒线和行动线制定的依据是什么?需要验证数据支持吗?

要根据产品的特性来确认范围,警戒线和行动线这两个的主要目的是预防环境超出标准,一般都设定在真正超标值之内,能达到预防的目的即可。


19: 法规上对于日常环境监测的频次有没有强制规定?

阅读PDA TR13环境监测的基本原则,核心理念是基于风险,不基于规则,虽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。以此报告的理念再结合行业经验比较好。相关法规如果规定好频次,就会和“基于风险、不基于规则”这个理念冲突,所以不好做规定。


20:C级洁净区换气次数是多少?

大多数设计在20-40次每小时之间,洁净区换气次数仅是参考标准,不是具体标准。


21:用冷发烟,高效过滤器检漏时上游浓度达不到要求需要把空调开到降频模式吗?

排查一下原因,两种情况:

  • 1:是否发烟口和浓度取样口反了。

  • 2:可能是静压箱内部的发烟管或取样管位置不合理,实在不行就热发,降频的不是不可以,但不能太多,风量差距太大可能影响结果。

 

22:压缩空气微生物需要检测霉菌酵母菌吗?控制标准是多少

不用特别去做,其实使用的TSA培养基,霉菌也是能在上面生长的,比如环境监测也不会特别使用霉菌专门培养基的,这跟监测环境、产品本身性质有关。如果发现或怀疑有霉菌的滋生,则需要做,前提是先做培养基适用性。


23:我们按照ISO14644的要求进行了悬浮粒子验证,日常周期监测想通过评估的方式适当减少悬浮粒子取样点数目,有风险的点会纳入日常监测,但有一点比较纠结,例如ISO14644要求监测12个点,我们评估的风险点有5个,那剩下的7个点如何处理?是不是可以不监测?

剩余的7个点可以在每次监测时选择1个或多个点监测,即5+X,这样每个点都有监测,而且工作量也未增加太多。


24:无菌原料无菌室的更衣程序确认怎么做,我们现在是每年确认,每个人每年进行3次。2010 药品GMP指南中说再验证可以做一次。大家有这样做的吗?

鉴于无菌药品生产的特殊性不建议由原来的每个人每年进行3次直接降为一次。应依据历次确认情况,风险评估后进行变更(如新员工仍然3次,老员工降为2次等等)。


25:化药和中药注射剂各自是独立生产线,且阶段性生产,但空调系统是共用的,这样合规吗?验证工作重点在哪里,怎么做?回风处加专用的除尘袋,可解决空调共用的问题吗?

原则上应该分车间,建议空调改为直排;咨询除尘袋的厂家,看除尘效果;中药注射剂是飞检重点,建议按严格的要求执行,否则A老师说可以,B老师说不行,很难提供数据支持。


26:洁净区自净时间测试的时候,采用100:1的方式。是以C级背景,也就是352000,然后产尘100倍,还是以房间实际尘埃浓度(我们差不多就6000),然后产尘100倍?

gmp无菌附录明确说了生产操作全部结束、操作人员撤出生产现场并经15~20分钟(指导值)自净后,洁净区的悬浮粒子应当达到表中的“静态”标准 ,此外浓度是可以达到的,更应该关注的是浓度超过了粒子计数器的计量范围。实际大量的发烟是可以达到这个浓度,但是会远远超出粒子计数器的计量范围,所以法规也有推荐采用稀释器,达不到还可以采用自净恢复率的计算方法。


27:有没有哪个文件规定A级必须连续监测浮游菌,沉降菌一般采几个点?

没有法规要求,连续的浮游菌监测意味着更换培养皿的频率会大大增加,给无菌生产带来额外的风险。


28:空调系统高效因为误操作导致被蒸汽打湿的问题:

1.高效过滤材质是玻璃纤维疏水材料,会因为进水导致高效形变或者泄露吗?

2.高效打湿之后都说微生物风险非常大,是因为高效的多孔隙材料进水有利于微生物滋生,那如果打湿之后立即开启空调吹干呢?

  • 1.过滤器被打湿之后应启动偏差程序,评估可能带来的影响(评估应考虑:高效过滤器的材质、所处的房间洁净级别等)。高效过滤器是否泄漏需要通过整功能性测试,以确认过滤器是否依然符合要求。

  • 2. 打湿之后不仅要开启空调吹干,建议进行空调系统的消毒处理,最大限度的降低微生物的滋生。

 

29:DOP测试和PAO捡漏有啥区别?现在目前用的比较多的都是PAO测试?请问两者的区别?

DOP,化学名称为邻苯二甲酸二辛脂,简称为二辛脂,是高效过滤器检漏测试发烟时用的一种气溶胶,后来研究发现其具有致突变的特性。在上世纪就被PAO替代了,但是这套仪器现在还被称为DOP检测仪。

PAO,化学名称为:聚α-烯烃。PAO油是一种粒子化剂,可以提供给气溶胶发生器从而产生一种悬浮微粒子。

这两种测试只是发烟介质不一样。

 

30:A/B级洁净区,区域和设备清洁用注射用水,需要灭菌吗?

不用灭菌,一般的B级区以上表面清洁用的注射用水及消毒剂需要进行除菌,目的是去除污染。但是没有强制要求,只要该流程经过确认就可以。

 

31:空调系统验证,要求测的三次静态沉降菌,可以在同一天测完或者测两次吗?

目前为止,没有文件规定检测要求,空调系统验证中的三静三动,根本上讲,就是环境监测,目的在于确认环境是否持续保持稳定。同一天快速测完几次,也相当于只测试了一次,和持续监测的理念有点不一致,建议连续3天。

 

32:仓库开门如何测试,是在方案记录开门的次数还是单独挑战各个项目?

统计开门的频率,次数。确定最长的开门的时间进行挑战,开门次数三次,最长时间应包括最长开门实际时长,收集天气最高温,挑战最长时间长度,一般搬运货时必须开门一定时长,可根据这个时长来做挑战,并做恢复时长。

 

33:空调系统的FAT我们需要关注什么?

按照ISPE的指南,新设备一般在验证之前做SIA评估来确定验证的范围,即哪些设备或系统需要做验证,哪些不需要做。根据以上评估结果,再对需要做验证的设备或系统做关键部件的评估CCA,根据评估结果判断出该设备需要做验证测试的项目,同时定义出此验证测试项目应该在验证的DQ、IQ、OQ、PQ的哪个环节来做。

 

34:如果进入B级区需要通过C级区走廊,如果穿C级区同等性能的无菌内衣穿过c级区,再穿无菌服,是否可以?

根据更衣室布局图,更衣流程综合评判,如果规定的是C级洁净服套穿B级洁净服,那就没有必要再二次设计无菌内衣了,如果C级更衣室和B级更衣室距离比较远,在C级更衣室更换无菌内衣,前往B级更衣室,这样的设计不是很好。一般从D-C-B连续嵌套的更衣室进B级区域,才会设计无菌内衣,过程中不再考虑C级更衣,最终都需要无菌更衣程序的验证。

 

35:D级洁净区的消毒剂消毒效果需要进行验证吗?消毒剂厂家是否会做类似消毒剂消毒力验证?

消毒剂消毒力验证是需要做的,但是目的是考察消毒剂本身,而不是目标洁净区,问题应该是洁净区消毒效果确认。消毒剂厂家在注册相关产品的时候会做类似于消毒剂消毒力的试验,但是不能完全代替企业自己要做的验证。消毒剂消毒力验证需要企业采用标准菌加上企业自身的环境菌,在企业自身的相应材质表面,通过企业自身的清洁消毒程序验证消毒剂的实际作用效果。

 

36: 生物安全柜需要做烟雾流型和风速吗?

YY0569-2011Ⅱ级生物安全柜中有说明怎么做流型。动态气流流型重点关注人的操作是否会影响生物安全柜内的气流,进而导致污染外泄,A级区域属于重点检查范围,这属于重点检查项目。

生物安全柜静态测试项目多一些,参考上边的标准就行,动态主要监测前操作窗,是否会因为人员的操作,污染外泄,不需要和静态一样全面检测。



在线咨询
微信咨询
联系电话
135 3318 9908
返回顶部